在润滑油中加入抗泡剂是为了改变润滑油与空气界面的性能,起到消泡或抑制泡沫生成的作用。抗泡剂的作用过程是:当体系加入抗泡剂后,其分子杂乱无章地广布于液体表面,抑制形成弹性膜,即终止泡沫的产生。体系大量产生泡沫后,加入抗泡剂,其分子立即散布于泡沫表面,快速铺展,形成很薄的双膜层,进一步扩散、渗透,层状入侵,从而取代原泡膜薄壁。由于其表面张力低,便流向产生泡沫的高表面张力的液体,这样低表面张力的抗泡剂分子在气液界面间不断扩散、渗透,使其膜壁迅速变薄,泡沫同时又受到周围表面张力大的膜层强力牵引,这样,致使泡沫周围应力失衡,从而导致泡沫破裂。
抗泡剂解决的是油与空气界面的问题,如果抗泡剂在油水界面也能起作用,可能会影响油品的抗乳化性能。在常用的几种抗泡剂中,含氟硅油的表面活性最强,对油品表面性能的影响可能也大,推测其对油品抗乳化性能的影响也大。我们考察抗泡剂对油品抗乳化性能的影响,选择表面活性较高的含氟硅油进行试验,将含氟硅油加入到工业齿轮油中,测定其抗乳化性能,结果见表。
抗泡剂种类 | 加入量(%) | 抗乳化性(82℃,40-37-3)/min |
空白 | 25.38 | |
含氟硅油 | 0.3 | 23.12 |
T1001 | 0.006 | 21.47 |
T1001+含氟硅油 | 0.006+0.3 | 19.23 |
油中单独加入含氟硅油时,油品的抗乳化性能得到部分改善,但改善的效果不如破乳剂T1001明显,且含氟硅油的加剂量也较大。将含氟硅油与破乳剂T1001复合使用后,油品的抗乳化性能比单独使用T1001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,说明含氟硅油具有一定的抗乳化性能,并与破乳剂具有一定的复合效应。
上述是成品工业齿轮油的现象。对于基础油,抗泡剂的加入对于抗乳化性能是不利的。其原因可能是含氟硅油本身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,虽然含氟硅油难溶于油中,但其能溶的部分主要分布在乳化后的油水界面,其中氟原子极性较强,其周围会吸附部分电荷,阻止乳化液珠接触而不会聚结,表现为乳化液较难破乳。把上述油品之基础油同样进行考察,则有如下结果验证此结论。
基础油和工业齿轮油的抗乳化性能差别不大,而加入抗泡剂后,基础油和工业齿轮油的抗乳化性能出现了不同的变化,抗泡剂的加入使工业齿轮油的抗乳化性能得到部分改善,而基础油的乳化液则变得更稳定,这说明抗泡剂在两者中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。